发布日期:2021-09-09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老字号振兴工作,提升我区老字号品牌价值,充分发挥其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近期,区政协文化文史委组织成立联合课题组,对我区老字号保护传承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考察了杭州、温州、丽水等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并对我区老字号传承与创新提出建议,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我区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诞生了一批珍贵的、极富地方特色的老字号品牌,成为吴江历史文化、商业文明的重要载体和独特名片。经初步梳理,整理出有明确史料记载的老字号多达300余个。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老字号的重视,我区老字号体系逐渐建立,老字号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品牌影响力和经济效益有效提升。具体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品牌认定初具规模,字号体系基本形成。商务部自2006年起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并开展“中华老字号”认定工作以来,有力地带动各级政府对老字号的重视和保护,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老字号认定体系。据统计,我区共有10家企业12个老字号品牌获得认定,其中,2010年平望酱品厂的“莺湖”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17年、2019年先后有两批7家企业被认定为“江苏老字号”企业;2018年6家企业获评“苏州老字号”;2015年我区认定了8个“吴江老字号”,基本形成四级老字号品牌体系。
(二)行业分布多元均衡,区域分布格局明显。从地理分布上看,我区经认定的老字号区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主要集中在三个“历史文化名镇”,其中又以震泽镇突出。震泽共有“仁昌顺”“辑里”“震丰”“慈云”等8个老字号品牌,占老字号总量的三分之二,此外,同里、盛泽、平望、桃源各1个。从行业分布看,丝绸纺织业5个、食品业4个、零售业2个、酿造业1个,行业多元化明显,体现出吴江丰富的商业文化特色。(详见附表:吴江经认定的老字号情况一览表)
(三)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发展水平迈向新台阶。经过多年发展,我区老字号企业经营形势持续向好,增长速度明显。2019年,老字号企业总销售额达到18125.2万元,同比增长12.3%,增长势头明显,企业平均销售规模超过2000万元,老字号企业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从行业看,丝绸纺织业老字号企业2019年总销售额为14371万元,占老字号企业总销售额的79.3%,这也契合了我区历经千年传承的丝绸纺织业的优势地位。
(四)文化底蕴特色鲜明,积极拥抱新零售模式。老字号作为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上九楷”传承的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次服务国家重大活动;“辑里”“慈云”等代表的蚕丝被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吴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仁昌顺”与“公号酱园”所代表的苏式糕点制作技艺、黄豆酱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吴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区老字号企业注重积极运用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国内外展会、直播带货等多样化渠道开拓销售市场,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政策框架初步形成,支撑保障全面有力。我区注重做好对老字号发展的政策保障,制定并连续6年实施兑现《苏州市吴江区商贸流通和电子商务产业资金扶持政策》(吴发〔2019〕23号),坚持从传承保护、创新转型、提升影响力、集聚发展等方向支持和引导老字号企业走规模化、现代化之路。最近4年,我区给予老字号的专项扶持资金达到639.7万元,起到较强的引领示范效应。同时,江苏省和苏州市也出台了多项支持老字号的政策,为老字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伴随时代发展和市场竞争,我区老字号企业发展的瓶颈和问题逐渐显露,未来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四个不足”。
一是分类管理不足。突出表现在四级认定数量不足、精细化管理工作缺失。调查发现,我区老字号总量虽多达300多个,但其中只有12个老字号获得各级商务部门认定,这个数字与吴江庞大的老字号资源不匹配,与周边城市差距也十分明显,如仅“中华老字号”姑苏区就有17个,上海更高达180个。而且从“中华老字号”到“吴江老字号”的“1-7-6-8”老字号分布结构不合理,理应是“金字塔”结构,说明我们在认定工作上有待加强。在对区镇走访过程发现,仍有诸多老字号未进行认定激活,亟需纳入管理范畴,如未得到认定的“遗珠”包括盛泽“汪永亨”、七都“老镇源”、同里“谷乡村”“孙三白”、桃源“钱义兴”、震泽“存心德”、黎里“生禄斋”、太湖新城“协顺兴”等百年老字号;不被纳入认定范围使得企业失去获得专属财政资金的资格,不利于企业发展壮大,还可能造成历史文化价值流失。同时,老字号在层次、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政府大范围的、“撒胡椒面”式的政策服务,不能精准解决老字号的发展痛点和难题,无法有效发挥老字号的行业示范效应,也起不到优化地区产业结构的作用。
二是品牌意识不足。我区许多吴江老字号企业对品牌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同程度限制了企业发展。首先,部分老字号企业由于缺乏注册商标的意识而没有申请商标权的保护,导致商标被抢注而无法注册;有的即使申请了商标注册,但在商标续展、商标许可使用、商标转让等过程中出现了断裂,造成资源流失,以至于无法申请老字号认定。如同里“南园”茶社、黎里“紫阳观”至今没有注册商标,对企业品牌使用和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其次,部分老字号企业对品牌宣传不够重视,品牌推广意识淡薄,存在以“老”自居、“酒香不怕巷子深”等守旧思想,忽视通过现代营销方式对品牌进行主动宣传,更多依赖于老顾客的口碑传播;还有企业将老字号闲置不用,对其不重视,违背了老字号认定的初衷。第三,一些老字号品牌在宣传中“重传统轻时代”,缺少与现代文化、时尚文化、网红文化的融入,导致不能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与青睐,造成消费者结构的断层。
三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区老字号做大做强的明显瓶颈。一方面,部分老字号企业家庭式、家族式管理色彩浓厚,产权封闭,企业盈利能力较弱,经营管理者年事已高,未能很好的解决继承人接班问题,而且企业人才匮乏,缺乏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另一方面,在生产工艺上,部分老字号企业过分强调“继承传统”,固守传统工艺,工艺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低,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改变未能做出及时调整,产品档次不高,包装落伍,束缚了企业的发展。长此以往,核心产品被市场淘汰,老字号企业竞争力恐将完全丧失。例如我区特色的辣油辣酱、腌萝卜在口味上偏辣、偏咸,与现代家庭对低盐低糖饮食的健康生活理念不符,迟迟不能打开全国销售局面。此外,一些老字号企业虽然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由于体量较小、缺乏资金,对于创新也有心无力。还有部分企业以前店后厂、手工作坊为主的生产方式占主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创新空间小,难以在机械化上有所突破。
四是制度机制不足。截至目前,我区已经有很多老字号企业完成不同程度的改制,但仍有部分老字号企业改制不彻底,在产权改革、知识产权方面存在问题,极大约束了企业成长。例如,我区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吴江平望酱品厂,在改革中留下许多问题,就商标来说,“莺湖”牌商标所有权本来由区供销社所有,现经营主体有偿向供销社租赁商标的使用权,但企业未经供销社同意,将中华老字号“莺湖”变更为“莺脰湖”,导致双方出现矛盾,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从深层次而言,作为核心资产的“中华老字号”权属不一,矛盾迟迟不能解决,既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建议措施
针对我区老字号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行动,积极学习借鉴杭州、温州等地发展老字号的经验,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一)优化工作机制,实施“三个工程”。基于我区丰富的老字号资源和企业发展实际,建议在深入开展老字号普查工作、建立健全老字号档案的基础上,对我区老字号企业实施分类指导,制定“吴江老字号传承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吴江老字号“培优”“振兴”“复活”三个工程,让发展更加有紧迫性和针对性。老字号“培优工程”是指重点培育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具有较高品牌价值和全国竞争力的老字号企业,助力其产值过亿,并实现挂牌上市。老字号“振兴工程”是指通过外引内联,向拥有一定品牌影响力、发展节奏较慢、具有发展潜力的老字号导入各种资源,实施技术改造、品牌提升、营销模式创新,实现企业快速发展,让老字号在发展中得到传承。老字号“复活工程”是指对部分能够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吴江历史上知名、契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特色但已不经营的或者濒临倒闭消亡的老字号,学习温州市鹿城区成立老字号企业集团,通过政府支持、企业主导的方式,加快复活、挽救、开发,使其重焕生机,使老字号得到有效保护,文化历史有序传承。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五项机制”。老字号工作千头万绪,要通过政策、组织、人才等要素机制统筹推进,形成激励老字号做大做强的社会环境。一是落实多方协调的工作机制,建议由商务、发改、文广体旅、市监、供销社等部门建立老字号联合工作机制,制定吴江老字号发展的战略任务目标、问题清单、任务分工表,共同做好新时期老字号传承创新、振兴发展等各项工作。二是落实吴江老字号行业协调机制,抓紧成立“吴江老字号行业协会”,通过协会深入挖掘整理老字号品牌资源,以此为平台加强理论研究和信息交流。三是落实吴江老字号认定管理机制,加强“吴江老字号”增容扩面,坚持每两年评选认定一批,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评“苏州老字号”“江苏老字号”“中华老字号”,打造吴江老字号品牌矩阵。四是落实资金政策保障机制,根据老字号发展年度目标,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设立老字号发展基金,对实施老字号分类管理、企业获得老字号称号、引进人才、开展品牌建设、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参加重点展会以及改造升级等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商业银行开发符合老字号需求的专门金融产品,积极参与和推动老字号企业改革创新。五是落实产权改革机制,施行以品牌作价入股方式,解决部分老字号注册商标专用权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问题,理顺经营体制,为老字号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推动传承创新,推进“四个战略”。首先是推进品牌战略,建立和完善吴江老字号资源库,积极支持和鼓励吴江老字号企业抓紧注册商标、专利,支持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江苏名牌、中国名牌;建立老字号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快速维权通道和商标预警制度,打击侵犯老字号商标权不法行为;加强对老字号文化进行深入发掘,通过融媒体平台立体化、专题化报道吴江老字号,扩大其影响力和美誉度。其次是推进技术提升战略,支持企业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紧扣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引入现代生产方式,加快技术改造,开发出更多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新产品,提高生产率,形成“传统技艺展示,现代技术生产”两套系统;支持老字号企业进军文创领域,鼓励企业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产品。第三是推进营销创新战略,支持老字号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老字号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开发网络适销商品和款式;支持老字号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拓展品牌影响力。建议以“吴江老字号展团”的形式,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老字号博览会、食品博览会、非遗博览会等展会,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促进企业与省内外同行加强交流合作。鼓励企业学习“五芳斋”“知味观”等浙江老字号,进行跨界营销、品牌联名等促进品牌年轻化工作,提升品牌的市场号召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四是人才培育战略,注重加强老字号企业继承人、管理人才培训,培养优秀老字号技艺传承人才,优先作为“时代工匠”候选人;鼓励老字号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技艺传人以师带徒、以老带新,调动传承人传帮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促进集聚发展,突出“三个抓手”。以特色商业街区培育创建为抓手,打造老字号特色商业街区,在旗袍小镇、黎里古镇、震泽古镇等商业街区改造提升、特色培育过程中,引进汇聚各类老字号店铺,引导特色产品和服务集聚,带动老字号抱团发展,突出古镇的“古味”;店铺外观要按照传统或原有建筑风格进行修缮,体现统一的历史文化特色,店内装饰产品陈设要遵循现代理念,增强消费吸引力。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机遇为抓手,加强老字号品牌的集中聚合展示,结合汾湖高铁枢纽、松陵大道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逐步打造全区老字号企业集中展示产品、营销产品的窗口,形成城市经济文化新亮点。以建立吴江老字号(非遗)博物馆为抓手,充分链接老字号和非遗,加快收集整理、抢救保护老字号手工技艺、文献、珍贵实物,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集中展示我区老字号品牌历史、商业文化以及独特产品和技艺,弘扬老字号的工匠精神、传承精神、诚信精神、自律精神,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擦亮吴江城市名片。
附表:
吴江经认定的老字号情况一览表
序号 | 区镇 | 企业 | 商标 | 年份 | 吴江老字号 | 苏州老字号 | 江苏老字号 | 中华老字号 | 行业 |
1 | 平望镇 | 平望调料酱品厂 | 莺湖 | 1885年 | 是 | 是 | 是 | 是 | 食品 |
2 | 震泽镇 | 震泽仁昌食品厂 | 仁昌顺 | 1883年 | 是 | 是 | 是 | 食品 | |
3 | 同里镇 | 同里酱制品厂 | 公号 | 1865年 | 是 | 是 | 是 | 食品 | |
4 | 震泽镇 | 苏州辑里丝绸有限公司 | 辑里 | 1911年 | 是 | 是 | 是 | 丝绸纺织业 | |
5 | 震泽镇 | 苏州山水丝绸有限公司 | 1929年 | 是 | 是 | 丝绸纺织业 | |||
6 | 盛泽镇 | 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 | 上久楷 | 1889年 | 是 | 丝绸纺织业 | |||
7 | 震泽镇 | 苏州慈云蚕丝制品有限公司 | 慈云 | 1945年 | 是 | 丝绸纺织业 | |||
8 | 震泽镇 | 苏州怡泰祥家居用品公司 | 怡泰祥 | 1924年 | 是 | 丝绸纺织业 | |||
9 | 桃源镇 | 苏州桥酒酒厂 | 钱义兴 | 1903年 | 是 | 酿造业 | |||
10 | 震泽镇 | 震泽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福懋泰 | 1931年 | 是 | 零售 | |||
11 | 震泽镇 | 震泽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荣和 | 1931年 | 是 | 食品 | |||
12 | 震泽镇 | 震泽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立大元 | 1931年 | 是 | 零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