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9-09
在目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双循环”新格局加快形成的背景下,围绕我区如何走好“中国制造”与“中国服务”并举发展之路,以高水平的高端服务业助推我区经济社会整体的高质量发展,区政协港澳台侨(民族宗教)委联合区委党校,在深入学习《苏州市吴江区关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暂行)》的同时,对有关部门和企业及周边地区开展了走访调研,通过对吴江高端服务业发展现状梳理分析,提出如下建议,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
一、发展高端服务业的意义
深圳市和上海市曾先后提出高端服务业的概念:高端服务业指具备技术含量高、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价值高、产业带动力强、开放程度高、资源消耗低等特征的服务行业,涉及金融、三四方物流、医疗保健、咨询信息、创意设计、节庆、展会、IT资讯、订单采购、商务活动、企业服务业(智力资本、商务活动)、专业中介等多个领域。
高端服务业占据了服务业的技术高端、创新高端、品牌高端、价值链高端,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带动制造业优化升级。由于高端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特质,高端服务业中的企业自身就是重要的信息与知识来源。由高端服务业带动的资金流、信息流、知识流等经济流,对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和带动性。我区作为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先行区,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升级是必然的趋势,而高端服务业外溢效应强,在促进资源整合、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制造业优化升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综观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地下辖的同类型先进区(市),近几年都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体系。
2.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与中低端服务业相比,高端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的特点,能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必要支撑,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服务经济时代,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有助于培育壮大我区新业态新模式,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区经济新一轮增长提供动力。
3.有助于增强发展后劲。高端服务业不占用环境资源、占用土地少,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有助于突破土地、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获得更广阔的空间覆盖力和更优质的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区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为吴江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二、我区高端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坚持把发展高端服务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重点,使高端服务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在软件设计、工业设计咨询、信息资讯、研发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
1.主要指标。2020年1-6月,根据目前统计企业库口径,我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共计107家,完成营业收入38.43亿元,受疫情影响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9%。其中信息技术服务营业收入9.91亿元,同比1.09%,研发设计营业收入1.28亿元,同比374.2%,检验检测认证营业收入1.01亿元,同比下降20.65%,知识产权服务营业收入0.28亿元,同比下降8.1%,节能环保服务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下降22.31%,人力资源服务菅业收入0.61亿元,同比下降45.41%,现代供应链管理营业收入19.31亿元,同比6.2%,商务服务营业收入4.32亿元,同比下降28.4%。
2.发展成效。一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成效明显。2020年,6家企业在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的阶段性绩效评价居前列,进入2020年度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财政奖励公示名单,企业入选数量占苏州大市的一半。二是生产性服务业载体质量稳步提升。2019年,亨通光电入选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取得“零的突破”。博众精工、中广核达胜2家企业入选2020年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入选数量在苏州各板块中排名第一,占苏州大市一半,占全省七分之一。亿友慧云获评首批市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全区累计认定区级平台经济领军企业17家。
三、我区高端服务业存在问题
近年来吴江高端服务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相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言,总体还是滞后的。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总量规模偏小。相较苏州大市5231亿元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和2293亿元的营收总量,我区生产性服务业总量仅占全市的7.66%、3.8%,九大重点领域在规模方面也没有突出表现。8个领域(金融服务不涉及区级统计库核算)涉及核算企业仅107家,在省级乃至国家级有突出竞争力的亨通、恒力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受统计行业分类所限,均未能列入统计口径。
2.产业能级较低。目前,我区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结构仍以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批发服务等为主,其中现代供应链41家,占区级统计库在库企业数的39.81%,会计、咨询、法律等高端服务业占比较低。
3.龙头企业稀缺。近年来,我区仅通鼎集团蝉联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在高端服务业领域无全国性、甚至无全省性的引领示范企业,也缺乏区域性引领示范企业。首年苏州市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评选期间,仅亿友慧云入选榜单。
4.优质企业外流。在我区高端服务业企业总量本就不多的情况下,还有部分优质企业向外部迁移。如2019年,吴江本土企业,苏州第一家、江苏第二家开票收入超亿元的百人律所——苏州剑桥人律师事务所,以及江苏华瑞会计师事务所,都先后将总部迁至苏州工业园区。这些企业虽目前仍以面向吴江市场为主,但对我区的税收贡献及对其他高端服务业企业在吴江的发展信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区高端服务业存在问题的背后,是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培育目标不明确、政策供给不精准(如缺少强有力的财税政策、人才政策、金融政策及完善的行业监管政策)等原因,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以突破我区高端服务业发展瓶颈。
四、大力发展我区高端服务业的几点建议
1.强化认识,提升党政“重视度”
(1)提高站位。加强各级、各部门对高端服务业发展重要性的全面理解,充分认识到高服务业所蕴含的知识价值、科技价值、创新价值,和在知识经济、网络经济背景下自身的活力、发展前景,以及对先进制造业的带动促进作用。在统一思想认识基础上凝聚发展合力,在“亲清”界限内将“用户思维”“客户体验”落实、落细、落到位。
(2)加大招商力度。建议将高端服务业招商业绩纳入考核(特别是四大板块和相关部门),充分调动各有关单位招商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全区招商“一盘棋”。重点引进能服务全区优势产业的高端服务业企业,放大高端服务业的产业带动效应。
2.突出重点,提升行业“显示度”
(1)明确重点培育目标。一是结合制造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选取合适的高端服务业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我区毗邻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拥有承接上海“溢出效应”的便利,同时也需考虑如何实现与上海高端服务业的错位竞争。吴江制造业基础雄厚,迫切需要与之配套的高端服务业协同发展,建议选择能够延伸上下游产业和价值链条的高端服务业,如前端的工业设计、中端的供应链管理、后端的现代物流业等,加快打造与上海服务功能互补的高端服务区域。二是建议结合我区高端服务业基础,扶持既有本土企业。本土高端服务业企业扎根我区多年,对吴江有较为深厚的感情。在走访调研中也发现,本土高端服务业企业普遍具有较强的发展意愿,建议选取我区基础较好并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法律、会计、人力资源行业存量优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打造本土的高端服务业龙头企业。三是各板块应结合本区域制造业产业实际需求选择重点发展的高端服务业,突出区域特色,避免同质化发展。
(2)建立产业集聚区域。结合太湖新城总部经济发展实际,建立更多的高端服务业发展专属园区,充分释放其综合配套和地域优势,打造一批专业服务领军企业、知名品牌和专业楼宇,形成高端服务业的标志性集聚。
3.精准施策,提升服务“舒心度”
(1)实施精准的财税政策。一是借鉴周边地区政策优惠力度,如苏州园区的商贸服务区税收优惠政策、青浦和嘉善的税收洼地园区政策等,适当加大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同时,强化纳税服务意识,秉持“放水养鱼”的理念,切实减轻企业税负,提升企业“获得感”,达到政府与企业双赢的效果。二是建议设立推动高端服务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并参照高技术制造企业的税收抵扣做法,对高端服务企业的研发投入、技术引进开支给予税收抵免。
(2)实施精准的人才政策。一是对已在我区的高端服务业人才,特别是服务业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应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有效地帮助解决子女入学等问题,帮助人才扎根吴江。二是加大对高端服务业企业的人才政策宣讲力度,并带领发展前景较好的成长型高端服务业企业一同参与校招活动。三是强化人才的主人翁责任感、荣誉感,采取多种统一战线形式,鼓励和支持优秀企业家、高端服务业人才参政议政,让他们真正成为吴江高质量发展的“合伙人”。
(3)实施精准的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重视轻资产的高端服务业的融资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高端服务业发展的金融产品,为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直接融资便利。此外,还可利用推动高端服务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对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实行“企业+政府+银行”的政策性融资服务模式,以风险收益共担的方式,降低企业融资难度。
(4)实施精准的监管政策。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高端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公平、公开、公正的外部环境作为支撑。为高端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议应加强服务业市场信用建设,强化监管和惩戒机制,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诚信自律作用。鼓励信用服务机构开展服务领域企业信用评价,对恶性竞争的服务业企业采取限制性措施,保护守法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