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9-09
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导,交通运输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至关重要。近年来,吴江区注重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积极开展“十四五”交通中长期规划和综合交通运输战略规划,打通省际“断头路”、加快铁路建设、构建省际公交网络,努力建设“设施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合作、服务共享共赢”的长三角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示范区的建设要求,我们仍须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一体化交通发展上作出更多更大的努力。
一、一体化视角下存在问题剖析
(一)区域联系通道仍需进一步畅通。吴江与上海、浙江、苏州对接道路打通是近几年贯彻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措施,但由于行政级别不对称等问题,对接机制尚不完善,致使道路对接进展略微缓慢。目前吴江与上海、浙江的联系依旧以高铁、高速公路为主,城市快速轨道尚未建设;非付费通道以主干路为主,缺乏快速通道,客货混行严重,无法满足与沪、浙、苏同城化带来的交通需求。
(二)地域间协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长三角示范区青吴嘉三地仅在各自管辖的行政区域内进行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缺乏沟通和协调机制,缺少区域交通的统筹规划,进而导致在衔接边界依旧存在众多的断头路和瓶颈路,阻碍了沪吴、浙吴之间的来往与联系。一体化示范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制度缺乏,协作机制有待创新,土地指标和资金保障相关政策瓶颈无法突破,不能为有关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支撑和保障。
(三)要素供给与交通需求间的矛盾尚需克服。用地方面,土地要素是示范区进一步开发的瓶颈制约要素,而耕地与基本农田两项指标缺口严重,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只能依靠存量土地腾退来为新开发建设提供土地指标。交通基础设施占地面积较大,容易触及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土地结构调整十分困难。此外,风景名胜区、生态红线、湿地、林地等事项也已成为制约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因素,报批难度大、时间长,严重制约示范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落地实施。资金方面,近期上级出台了基建项目资金保障的若干政策(如发债),但保障力度仍相对不足,资金仍是项目推进的重要制约要素。
二、基于问题导向的交通一体化提升建议
如何破除瓶颈制约、谋划崭新蓝图,是示范区交通一体化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借势借力,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一是交通设施和服务畅通,加快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大力推动跨区道路网的建设,提升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提升客运服务能力和综合物流能力,推动智能绿色安全高质量发展。二是机制畅通。建议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积极对接苏州大市和青浦、嘉善平行县域,建立一体化协同规划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全域统筹,推进入苏融浙接沪的路网规划,对接苏州市域四网融合规划。高铁苏州南站远期将引入苏州轨交10号线、示范区线,如能加快相关前期工作,使项目尽早落地,将对提升一体化水平产生极大推动作用。三是运行畅通。建议上级部门牵头协调各级建设单位形成合力,吴江区正积极配合苏州方面推进苏台高速前期进度,加快开展高铁站房项目前期研究设计等工作,如能凝聚纵向合力将有效减少配合阻力,缩短建设周期。全力畅通区域小循环,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国内大循环,以交通先行激活吴江区位优势、提升竞争优势、塑造发展优势,进一步挖掘潜在优势交通资源。
(二)先行先试,推进要素保障研究。在示范区交通建设机制和项目要素保障方面,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保障要素方面的研究力度和深度。一是国土空间指标保障方面。建议开展先行先试土地政策改革,加大省市一级政策争取力度,协调建立跨区域用地指标统筹管理机制;开展基本农田规划调整试点,专题进行一轮基本农田调整,同步解决建设用地规划指标、用地指标及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建立建设用地多功能复合利用开发模式,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建立统一的存量土地盘活机制,探索建立市场化调剂和有偿使用平台。同时,建议对标雄安新区,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用地政策争取由国家级给予支持和解决。二是风景名胜区、生态红线、湿地、林地方面。建议加大对以上制约要素报批工作的专题研究力度,积极征求上级部门同意,对前期报批工作进行优化简化。三是投资政策方面。建议先行启动区研究出台专项交通建设投资政策,积极争取省市级贴补支持,保障先行启动区交通项目顺利推进。
(三)以融促产,带动城市能级提升。以苏州南站扩容为例,考虑规划在建的大规模交通设施系统如何提升利用效率、扩大有效供给。苏州南站是示范区唯一的两线交汇站,远期将引入苏州轨交10号线、示范区线,区位条件最为优越,将成为示范区重要的对外交通门户。目前,苏州南站城市设计急需加快研究,引入的城际线、地铁线、站城一体化开发要尽快稳定方案,与站房同步实施。建议提请上级部门加快对吴江尤其是苏州南站区域的综合交通规划研究,落实规划方案,争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依托苏州南站建设,支撑示范区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充分展示示范区对外交通发展成效,提升城市服务能级,引导高精尖企业落户吴江,助力示范区一体化发展,以交通能级提升带动城市能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