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位置: 首页>建言献策
建言献策
关于推进青浦湖区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建言献策2010年第2期
发稿时间: 2011-01-30

一、引言

湖区经济,是指以淀山湖为核心,以我区21个自然湖泊为依托,充分利用青西地区丰富的水文化、古文化为资源的联动发展的区域经济。

发展湖区经济是我区“一城两翼”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抓住上海世博会、大虹桥开发、长三角联动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淀山湖新城建设、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等重大契机,立足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生态涵养、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水文化、古文化为特色,整合优化空间布局,大力发展度假休闲旅游、商务会务、康体疗养、文化创意、都市农业和生态居住等产业,逐步建立起经济与环境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将直接关系到青浦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成败。

为积极支持区委、区政府的重大部署,全力推进我区湖区经济的发展,区政协邀请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青西三镇和民建青浦区委为成员单位,成立了课题调研组,经过五个多月时间的区内调查和外出学习考察,形成了“关于推进青浦湖区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调查报告,报告从“湖区地域经济现状”、“湖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与有利条件”、“湖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湖区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湖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 “实现湖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几点建议”六个方面阐述了意见和观点,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二、湖区地域经济现状

(一)自然地理及人口

“青浦湖区”位于上海市东西发展轴线的最西端,与浙江嘉善县、江苏吴江市和昆山市接壤。该区域包含金泽镇、朱家角镇和练塘镇,面积约340.18KM2 (含淀山湖),占全区面积的50.7%。户籍人口17.24万,占全区人口的37.4%。区域内河()网纵横密布、土地肥沃、鱼米丰盛,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淀山湖横跨青浦区和昆山市,水域面积约为62 KM2,其中青浦区境内面积47.5 KM2(约占76.6%),平均水深达2.5,是上海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泊。“湖区”共有大小天然湖泊21个,总面积59.32 KM2 。湖泊周边河道多达70余条,其中市级河道有5条,分别为太浦河、大蒸塘、淀浦河、拦河港及泖河,它们是上海连接江、浙两省的主要水上通道。连通市区和江、浙两省的高速公路有G50A9)和S32A15),地面道路有318国道、朱枫公路、松蒸公路、沈砖公路、商周公路和锦商公路。

(二)区域经济主要指标

2009年,该区域的金泽镇、朱家角镇和练塘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7.6亿元,占全区24.5%;完成工业总产值248.2亿元,占全区17.7%;完成农业总产值10.8亿元,占全区50.2%

2009年底,该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5:44.5:52.0,而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58.6:39.8。比较后发现,该区域的二次产业结构比明显低于全区结构比,而三次产业结构比虽高出全区结构比,但这正好说明该区域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贸易型和加工型经济为主。

(三)旅游景点资源

湖区拥有朱家角古镇、上海大观园、太阳岛国际俱乐部度假区、东方绿舟和“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5个国家AAAA级景区和21个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城隍庙、报国寺、圆津禅院、颐浩寺、天主堂等多处宗教场所,还有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如四季百果园、大千庄园、天翼桃花园、薰衣草园及金舟渔村。去年,淀山湖区被上海市评为“新沪上八景”之一,并称为“淀湖环秀”。

(四)基础设施状况

2009年底,该地区实有3个污水处理厂,规划污水处理量为4.95万吨/日,现有实际污水处理量约为2.54万吨/日,三镇现有一、二级污水管网长度约为142公里。湖区现有道路140余条,道路总长约170公里,“公交村村通”线路15条。

 三、湖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与有利条件

(一)面临四大发展机遇

1、大虹桥商务区建设机遇。大虹桥商务区包括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周边地区的商务建设,共有26.3 KM2的核心区及60 KM2的拓展区。其定位是,建成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新平台,面向国内外企业总部和贸易机构的汇集地,是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高端商务中心,是上海功能性的地标建筑群,是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预测人流集散规模为110万人次/日左右。大虹桥商务区必将成为上海的西部经济中心,必将发挥其强有力的集聚、辐射、结构调整和文化融合的新作用和新功能,增强上海和长三角的整体竞争力。青浦约有19 KM2地域被纳入虹桥商务拓展区,大虹桥商务区的建设,一是为上海新八景之一的环淀山湖旅游区承接日常游客奠定了基础;二是商务区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拉动效应,必将为湖区发展高档、特色生态居住区带来契机;三是整个湖区可借势形成与中心城区错位发展的特色商务、会务和旅游度假新产业。

2、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随着上海及周边省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个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正在形成。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城市--上海,从更好地服务与辐射长三角地区出发,必将以全新的战略视角思考与规划全市的功能空间布局,而青浦湖区地域是上海连接江、浙两省的前大门,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平台,凭借地缘独特、地域广阔、环境良好等优势,在长三角城市群分工协作中必将得到错位竞争、联动发展的好机遇。

3、“十二五”规划编制机遇。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谋划年、更是编制落地的关键年。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是实现青浦有序、科学、快速发展的关键,是“谋定而动,厚积薄发”的体现。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我区已确立了“一城两翼”发展的新思路,又遇市委、市政府将青浦淀山湖新城纳入上海重点建设的郊区新城,只要按照“一城两翼”发展的新思路,抓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契机,科学编制好青浦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那么,对我区湖区的发展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4、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机遇。金泽、练塘两镇定为国家小城镇发展试点镇,对湖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小城镇发展试点镇在规划制定、土地使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政策扶持。据了解,至少有以下五方面的优势:

1)领导重视。发展过程中,可随时得到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

2)改革优势。改革政策和措施可先试先行,边探索、边总结、边推广。

3)用地优势。规划和建设用地可专项审批和实施。

4)产业优势。扶持节能、环保、低碳产业优先落户,重点产业重点支持。

5)财政优势。加大财政投入和财政补贴,尤其是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

(二)具有八个有利条件

1、丰富的旅游资源可进一步开发利用。湖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共26个自然湖泊中有21个湖泊分布在这一区域,属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区内坐落的三个镇均历史悠久,古文化、水文化、桥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也富有特色,田山歌、划龙舟、摇快船、阿婆茶等民间文化源远流长,颇有影响。众多已建成的旅游景点,如朱家角古镇、大观园、东方绿舟、水上运动场、陈云纪念馆、太阳岛俱乐部、高尔夫乡村俱乐部等均初具人气,只要将上述资源进一步加以开发利用并优化整合,就为湖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湖区已拥有国家水利风景区品牌。经多年的努力,2006 10月,淀山湖区被正式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上海市淀山湖风景区”。风景区总面积约230KM2,其中以大观园地区为核心区。这是一张来之不易的区域名片,在湖区经济的发展中将发挥应有的作用。

3、“淀湖环秀”已列为新沪上八景之一。“淀湖环秀” 是上海市向全国、向世界打出的一张亮丽品牌,它对地区的经济、旅游、文化、科技等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是难得的宝贵的无形资产。

4、环淀山湖生态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2009年底,先后完成了西岑段、商榻段(一期)环淀山湖生态带建设工程,共计建设湖岸线约6公里,新建绿地20多万平方米。

5、大莲湖湿地修复示范区已建成。“十一五”期间,完成了面积为625亩的湿地修复示范区,共投入资金约1000余万元,其中世界自然基金会无偿投入资金300万元。湿地示范区已作为湿地修复的范例和建设“绿色青浦”的成果,在上海世博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展示馆”展示。

6、“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实施为湖区经济发展拓宽了空间。市政府已颁布实施了《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原《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条例》已被废止。从目前下发的文件来看,与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条例不同的是,对水源地划分为一级水源保护区、二级水源保护区和准水源保护区,并分别提出了环保要求。湖区可在水源保护的前提下,从二级水源保护区和准水源保护区内获得发展空间。

7、规划编制和课题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十一五”期间,我区已完成了“环淀山湖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大观园主题公园总体规划”、“环湖地区总体规划纲要”等六项规划编制和“青浦西部地区新一轮发展战略研究”、“淀山湖地区商务(区)功能开发的可行性研究”、“青浦淀山湖休闲旅游区发展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工作,这些规划和研究成果将为湖区经济的实质性启动奠定重要基础。

8、朱家角古镇开发建设经验可供借鉴。2001年,朱家角镇被市政府列为重点发展的“一城九镇”之一。朱家角镇的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团结一心,不负众望,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经过十年的努力,使古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古镇重现活力和青春。以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特色居住为主的,具有中国水乡文化特色的,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现代化的新型城镇已获公认,为湖区今后的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开发经验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湖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受《上海市黄埔江上游水资源保护条例》的限制

作为黄埔江上游的淀山湖区域,是全市的重点水源保护区域。长期以来,受《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资源保护条例》制约,以致二产难有发展,造成湖区经济发展滞缓,经济基础薄弱。占全区面积50.7%的湖区,2002GDP55.91亿元,占全区比例为33.1%。经过7年的发展,到2009GDP127.65亿元,占全区比例下降到24.5%。7年中,全区GDP增长了3.09倍,而湖区只增长了2.28倍,折算每年平均只增长12.3%。其工业总产值更弱,2002年工业总产值为145.8亿元,占全区比例为29%。到2009年工业总产值为248.2亿元,占全区比例下降到17.7%。7年中,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79倍,而湖区只增长了1.70倍,折算每年平均只增长8%。

(二)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薄弱

湖区三镇地处市区远郊,加上河网密布,因而桥多、土软,筑路投资大。长期下来造成道路少、密度低、基础设施差。如道路密度在2002年为0.40公里/平方公里,经7年发展,至2009年才只有0.50公里/平方公里,仅为青东地区的1/3。公共服务设施更差,除朱家角镇目前正在建三级医院、市重点高级中学、五星级宾馆外,其他二镇只有为镇内居民服务的公共设施,其他基本一无所有。由于有上述两条制约因素,这几年,使湖区三镇的经济平均发展速度大大滞后于全市其他地区。20037月,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所作的《青浦西部地区新一轮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特别指出,“青西地区新一轮发展如果没有新思路、新举措,不能有效地改变目前现状,要警觉十年后,上海最落后的地区将不是崇明,而有可能是青西地区。

(三)旅游资源缺乏科学整合

湖区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其资源尤如散落在各镇、各点的珍珠,未能串成闪亮的珍珠宝链。具体表现为,2009年,全年来青旅游人数431.36万,其中由旅游团队组织前来的人数只有16.01万,占游客总数的3.7%。在青浦住宿的旅游人数为6.90万,只占游客总数的1.6%。可见,来青游客绝大多数为不过夜的散客。

(四)《淀山湖地区发展总体规划》未获批准

规划是一个地区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龙头。总体规划迟迟不批,导致整个湖区建设没有依据、没有指标、没有方向。

(五)开发建设的思维、政策滞后,机构配合协调不力

凡事事在人为,机遇靠奋斗而得。但按目前状态看,湖区建设缺少创新思维、缺失政策突破、缺乏高昂干劲。

湖区建设开发公司虽已成立,但与湖区的三镇在开发建设上和管理职能上分工不明、职责不清,难以形成有效整体合力。

五、湖区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湖区经济发展

我们应正确把握本区实情,在确立湖区经济发展的战略过程中,应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求真务实、有序开发,边摸索、边拓展。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要善于研究新形势、敏于把握新机遇、勤于拓宽新优势。

(二)必须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的原则,将湖区发展规划纳入市级发展规划之中

当前,上海正担负着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任,要建成“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挤身于国际大都市之列,因而全市各区县都有条件、都有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人。我们要取得市里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以规划为抓手,力争将市里的某些重点项目、重大工程落实到湖区发展规划之中,取得市级政策、财力、物力、人才上的支持。

(三)必须坚持做优环境的原则,放大优势,以生态品牌促进产业发展

湖区最大优势是水文化、古文化和生态资源,它是湖区经济发展的本和根。为此要牢固树立和大力宣传创优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要推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大力实施生态战略,将湖区打造成生态最佳、环境最美的创业乐园、生活乐土。

(四)必须坚持产业引领的原则,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目前正遇产业结构调整之机,我们要抢抓机遇,制订产业发展和目标,促进体制机制创新,要以新兴、科技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大力引进知名企业和龙头项目,以规模和品牌带动产业集聚,把产业做大做强,推动湖区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五)必须坚持人才支撑的原则,用科技激活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科技和人才是湖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之基。在实施湖区经济发展中,要持之以恒抓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驱动力。真正做到在科技项目上敢投入,在人才引进上不犹豫,在引进科技产业上有实招。

(六)必须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原则,突破交通不畅的瓶颈难题

“若要富先筑路”。湖区经济要发展就必须快速改善交通条件,使湖区与市区,与江、浙两省的联系更方便、更快捷。要加快轨道交通、公路交通和水上航道码头的建设,要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建设,变闭塞的后花园为畅通的前门厅。

(七)必须坚持普惠民生的原则,以和谐平安的氛围推进湖区的发展

民生是一切工作的重点,只有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发展才有支持和理解的基础。为此要始终坚持“富民优先”理念,把人民幸福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在和谐平安的氛围中,不断推进湖区经济的发展。

六、湖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

湖区最大的优势是一流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古文化、水文化底蕴。为此,湖区经济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地规划好最有优势发展的产业。经调研,课题组认为,未来湖区地域的产业发展可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最佳现代生态农业

1、发展现代生态农业。青浦是上海著名的鱼米之乡,农业有基础、有优势、有底蕴。目前,关键是要在打造一流生态的前提下,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收益,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建议以市级青浦农业园区为龙头,以科技为支撑,率先在湖区三镇打造生态绿色农产品、地标农产品、良种农产品和高附加值农产品。

2、发挥生态涵养林和湿地作用。它与生态农业一起为人们提供洁净的水体和天然的氧吧,使区域内各项生态指标为全市最佳。

(二)建设生态休闲旅游胜地

在现有基础上,要大力创建世界级的生态环境之美,努力整合、挖掘旅游景点之精,并大胆引进旅游开发大项目,努力建成享誉国内外的古文化、水文化、生态休闲旅游胜地。

(三)发展全市最佳生态特色居住区

朱家角新镇区生态宜居城的成功开发案例及经验,足以说明湖区的生态房地产业极具诱人的前景,完全可打造成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全市最佳的生态特色居住区。

(四)开创具有上海品牌的内湖()游艇业

游艇业从设计、制造、装饰、维护到培训、餐饮、水上游乐、水上竞技、游艇会展、游艇别墅、游艇文化创意等环节,其产业链很长,而且很受富人群体的青睐,若青浦先走一步,必领国内之先。

(五)加快发展大设计产业

“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围绕建成全球“设计之都”为目标,以大设计创意产业为核心产业,形成上海新的支柱产业。大设计创意产业包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动漫网络设计、黄金珠宝工艺设计等。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朱焘认为,我国正面临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历史机遇,近5年是关键。 工业设计内容有:家纺服装、家俱玩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雕塑工艺、旅游纪念品等。大设计产业是创建自主品牌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工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桥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需求。

(六)创建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创意产业等科技产业

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几年,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如文化创意产业国际贸易高速增长,成为世界贸易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要充分利用湖区生态环境在上海一流的优势及全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机遇,创建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创意产业等为主的产业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七)培育以康体疗养、文化教育为特色的商务、会务产业

要与旅游业、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创意设计等产业相结合,深化及拉长产业优势,大力培育以康体疗养、文化教育为特色的商务、会务产业。

在上述湖区发展的优势产业中,现代生态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基础产业、生命产业;休闲旅游业和特色房产业是较为成熟和较有特色的第三产业。对这些产业一定要“咬住青山不放松”,继续发挥优势,在十二五期间做大做强做精,并为其他产业的落户与壮大,打下扎实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对其它产业要抓住契机、精心策划、大力培育,逐步发展成为湖区经济的支柱产业。

七、实现湖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振奋精神,用“特事特办”的思维方式克难奋进

按惯例办事有它合理、可取的一面,但也应看到它不可取的一面。特别在当前,在面临互相竞争十分激烈,不进则退的时代,按惯例办事更会贻误先机。长期如此,会导致思想没压力,工作少动力,发展缺活力。其结果必然是干部暮气沉沉,局面难以打开,人民群众不满意,党和政府威信下降、形象受损。对此,要学习深圳特区敢于“特事特办”的思维方式,勇于冲破湖区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阻力和障碍,敢试敢做,敢于突破,克难奋进。

(二)发扬创建富民开发区的精神,创新体制与机制

湖区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打破常规,建立科学、高效的体制、机制,并创造条件大力引进、培育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1、理顺体制、机制。要尽早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明确由区长亲自挂帅、领导与协调“条上”与“块上”以及公司与各镇的相互关系,尤其要切实改变当前 “湖区建设开发公司”与各镇关联度不大,难成一体,难聚合力且分工不明、职责不清、各自为阵的现状。

2、制定“三镇一公司”联动发展的相关政策。针对目前现状,要制定如协调资源要素、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建设等政策;要制定环保一体、资源开发一体、基础设施建设一体的政策;要制定全国小城镇发展试点镇的优惠政策以及与湖区开发建设相结合、相促进的激励政策。

3、尽快制定金泽、练塘小城镇试点镇的规划方案和优惠政策。在农民新居用宅基地置换,农民保障用承包地流转等方面要有突破性进展;青西地区新的垦复土地,其指标可由区、镇平均分配,而垦复费全部归镇所有。

4、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影响湖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是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设施弱,因而仅依靠有限的财政投入要想改变现状,显然难以做到。为此,必须制定大力培育和健全资金市场,提高直接投融资比重,鼓励投融资方式多样化的政策,并大力引进和培育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加大政府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政府主体资本运作能力,发挥投向引导作用。

5、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健全人才使用新机制。一要制定引进高级尖端人才的优惠激励政策;二要制定人才使用政策,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三要制定人才培育政策,提升现有人才队伍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6、公司牵三镇联合驻进徐泾“新虹桥”。借鉴深圳、浦东开发经验和“富民经济开发区”的方法,借“东翼”徐泾地域优势,乘早在徐泾新虹桥拓展区内挂牌营业,进行“楼宇经济”开发,一可借地为湖区三镇招商引资,二可扩大“湖区建设开发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加大宣传力度,聚焦人气、合力开发

宣传是振奋精神、统一思想、提升人气、聚焦人气的有效办法之一。要大力宣传湖区生态资源的绿、古、水底蕴的厚,开发建设政策的优以及规划和前景的美。要大力宣传打造湖区优美生态的成绩和力度,宣传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

(四)狠抓规划的谋划、审批和落地

如何处理好“景区”和“禁区”、“产业”和“生态”的关系是湖区经济发展亟需破解的难题,而首要的关键在规划。要制定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并能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规划,并取得市、区两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争取重大项目落地生根。目前,“淀山湖地区总体发展规划”市里迟迟未批,已影响到当前工作的开展。对此,区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极早解决。在规划和建设启动中,除旅游业外,应避开一级水资源保护区域,即避开贴近环淀山湖的区域。要避开因“水源保护条例”对湖区开发带来的制约,不要为喋喋不休的争论而贻误建设时机。要在湖区腹地,无环保严格制约的、生态环境优美的其它湖()边先规划和启动重大项目,修出正果后再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五)狠抓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从青浦历史名镇兴衰看,“交通畅则集镇兴”。唐代的青龙镇,宋、元的金泽镇,明、清的朱家角镇皆是如此。今天湖区要兴,先决条件必然是交通要畅。

1、争取“轨交”早日通金泽和练塘。20号轨交网上己公示,预期2013年可通车并到达东方绿舟,但轨交仅到东方绿舟,离湖区腹地练塘和金泽还有一段距离,这对发展湖区经济是不利的,为此我们现在就应早作准备,让轨交早日通练塘和金泽两镇,早日打开上海西区轨交前大门。据悉,昆山已在筹建从同里到周庄到锦溪到淀山湖镇再接20号线的轨交,即沿淀山湖的北线轨交,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昆山市的淀山湖区域经济。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和挑战,我们一定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及早谋划,抢占优势,争取主动。

2、抓紧落实“318国道改建。318国道沿淀山湖区段的改建问题已提出多年,但不见进展。如今,要大力发展湖区经济,“318国道改建显得尤为突出。一则,此段由国道变成区管道,就可减少车流量,有利于减少污染,有利于打造沿淀山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二则,国道向南迁移可打通金泽镇腹地与市区和江、浙两省的连通,让优质的生态环境得到释放,让闭锁的劣势转为通畅的优势,可加快湖区经济的发展。

3、提高道路等级,提升地块的经济价值。查看湖区内现有道路,连接市区和江、浙两省有两条高速公路,即申嘉湖高速及沪青平高速、有一条国道即“318国道和一条市道即朱枫公路,其它均为四级乡镇道路。如商周公路、锦商公路、周湖公路、沈砖公路、松蒸公路、西丁公路等,这些乡镇道路不但路面窄而且路况差,因而其交通的通达性大大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

4、加强地面道路与高速公路连通。要利用高速公路快速、畅通的优势,让湖区腹地优质的生态环境得到释放,让闭锁的劣势转为通畅的优势是湖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湖区内可联接G50G60G15S32四条高速公路的6个站点,我们要利用好这6个站点,构筑起湖区内的通畅骨干道路网络。

5、利用河道资源,筑建适合大物流的现代化码头。在“低碳”经济时代来临之时,古老的水上运输业(内陆河)又将迎来青春焕发的繁荣期。为此,要充分利用湖区内丰富的水上航道资源,积极研究对策,制定重振水上运输业规划。要以“一环十射”为基础,以应接洋山港的发展为契机发展水上运输业、物流业、仓储业,将传统水上运输业变成现代物流服务业。

6、加快建设能留得住企业和人才的公共服务设施。在以人为本的今天,配备齐全的现代生活服务设施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为在湖区打造世界一流的特色居住区、“设计之都”和特色商务、会务区,就应加快建设与其相配匹的一流的学校、医院、文化、休闲、娱乐、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

(六)加大腾笼换鸟力度,引进新兴科技产业落户

在“淀山湖地区总体发展规划” 未批准之前,三镇应在各自的开发区内,充分利用已有土地和已建厂房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对园区中层次较低、能耗较大、产出率不高的企业,要想尽办法进行腾笼换鸟,为湖区经济大发展打下扎实基础。这项工作在当前,有其特殊的现实意义。

(七)以申报国家级滨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为抓手,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2009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旅游业兼具经济和社会功能,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使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从青浦实际看,湖区的旅游功能定位应该是:打造成集人文生态旅游、滨湖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旅游、新兴旅游业态和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国家级滨湖生态度假旅游区。

1、突出重点,率先打造国家级滨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品牌。课题组认为,建设湖区生态度假旅游区,目前有两张核心品牌,一是古镇朱家角,二是生态淀山湖。先把核心品牌做优做精,然后以点带面做大做好。

2、引进大项目,提升地区旅游等级。在已建成的东方绿舟、太阳岛国际俱乐部度假区等旅游景点的基础上,应再积极引进如湖滨游艇中心、湖滨酒店集聚区和休憩式商务会展中心等大项目、大工程。通过大项目带动和整合现有资源,提升地区旅游等级。

3、精心开辟旅游线路,努力引团聚焦湖区。应巧妙利用湖区中的人文资源、景点资源和景区资源,开辟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旅游线路,吸引国内外的旅游团队前来休闲旅游,从而改变过去团队少、散客多的低层次旅游现象。

(八)以游艇旅游为先导,逐步发展游艇产业

开辟游艇旅游,打造内湖()游艇业在我区已成共识,且呼吁多年,但进展迟缓,令人遗憾。据调研,目前我区已有游艇的单位有七、八家,各自从事水上健身、水上游玩、水上竞技、水上会务和水上驾校培训等业务。但由于有游艇但没有水上旅游航线,有游艇俱乐部但没有游艇协会,因而造成各自为点、互不往来、以点自营的低层次局面。而设在大观园内的“上海飞豹游艇有限公司”,向政府申请青浦区第一条水上游艇旅游线已有两年,却至今未获批准。水上航线尤如陆上公交线路,没有航线的载客均为非法载客,更何谈水上旅游?为此,建交委、交运局、水务局、民政局和旅游局等政府职能部门要打破框框,通力合作,速批航线,速办协会,让我区的水上旅游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下一步发展游艇产业打下扎实基础。

(九)依托教育名人,创建著名教育园区

从报悉知,杨福家院士是世界著名核物理学家。1993--1999年任复旦大学校长,2001年至今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为英国著名院校的第一位在籍中国人。2007年底,杨院士到过青浦,印象极佳。今年在院士看世博活动中,杨院士说:“青浦有广阔的发展远景,我希望青浦能够花更大的力气用在发展教育上。因为在今天的形势下,一个国家要强大就要靠教育,希望我们(指青浦与他)有很好的合作”。这是非常难得的机遇,若在湖区经济发展中能得到世界著名大教育家的青睐和支持,发展高品牌的教育园区,那么,湖区经济一定能发展得更好、更有质量。

以上九点建议,有的来自于企业的诉求,有的来自于基层的呼吁,有的来自于社会的信息,但均是湖区经济要发展、要腾飞而在当前或较长一段时期内必须要解决的题、跨过的槛。愿在青浦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集民智、聚民意、振民力,让青西较弱、较软的一翼能迅速成长并崛起,让青浦这只美丽“蝴蝶”的两翼,各自发挥地域优势,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从而为我区新一轮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创立新功,铸就大业。

 

课题组组长:李金荣

          执 笔 人:叶肇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