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位置: 首页>建言献策
建言献策
关于新城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建言献策2010年第4期
发稿时间: 2011-01-30

根据区委区政府制定的“一城两翼”发展战略,淀山湖新城将由原城区与向西扩展后的新城区和原有的工业产业区组成,呈现出了“产城一体、水城融合”的开发趋势。

城市产业定位不仅是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间的竞争首先是产业的竞争,城市的发展需要强大的产业支撑。因此,城市产业定位是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导航器。根据张国洪区长在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产业区的产业定位和新城区的功能定位为启发点,对淀山湖新城的产业定位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供领导和有关部门作参考。

一、青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根据区经委《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升级“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内容,我区“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由2005年底的3.062.734.4优化为2009年的1.658.639.8。截止2009年,规模以上产值占全口径的77.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产值的比重达到39.4%。通过规划主导、园区整合、招商引资、腾笼换鸟等多种手段,基本形成以8大工业区块(青浦工业园区、徐泾工业园区、华新工业园区、练塘工业园区、白鹤工业园区、朱家角工业园区、金泽工业园区和商榻工业园区)为载体,以现代纺织、精密机电、电子信息、印刷传媒和文体休闲为主导的“4+1”产业发展格局。

在现代商贸业态方面,规划了新虹桥生态商务区,建设了赵巷市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徐泾光联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等一批现代服务业发展载体,实现了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式大发展。吉盛伟邦、珠江创展国际时尚中心、重固国际家居建材中心、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五天创业产业园等一批业态新、辐射性强的标志性现代服务业载体的建成,大大提升了区域经济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积极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市新材料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相继落户,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拓展了空间。

另外,民营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已占全区总量的一半以上,为保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上海郊区经济的一个亮点。并且在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改制上市方面取得可喜进展。截止2009年,全区共有16户企业与券商签约并开始实质性启动,1户企业在中小板上市交易,1户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另3户企业已在证监局备案。

二、淀山湖新城产业定位思考

日本在1955年到1970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大规模向城市集中。六十年代,东京都地区积聚了大量的企业和人口,从而加速了与周边3个县的一体化进程,即东京都的企业、工厂开始向周围3县转移。之后在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末,发生了金融、信息服务业向东京都的集中,同时制造业工厂开始向东京圈以外的地区转移,这两次产业转移造就了东京都国际大都市的地位。

借鉴东京都发展的规律,上海要成为国际都市,经济的软性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我们追随的终极目标。目前,随着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上海市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造业已处于从市区向郊区分散的尾声阶段,下一步将主要向长三角和内地延伸和转移,而以金融,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将继续向上海集中。而随着《长三角区域规划》的正式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必将加速。处于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需要我们知己知彼,努力挖掘自身优势,进行正确的产业发展定位,这是淀山湖新城发展制胜的关键。

  淀山湖新城是青浦的核心城区,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域,在地理位置上,它处于长三角的“内核”地带。从不利的一面来讲,由于它位于上海的最西边,且又位于长三角“一核两翼”的沪宁和沪杭甬两条主要产业发展带之间的正中线上,越往西离两条主要产业发展带越远处于“三不及边缘地带”上。从环境容量上来看,无论是从浦东往西,还是从沿江和沿弯两带向中间靠拢,其环境容量都有呈递减趋势,也就是说青浦是处于三条环境容量递减线的交汇点上,加上正西边通过淀山湖连接环太湖产业带,是属于水资源保护区,所以其环境容量有限。再从交通容量来看,主要是公路交通,缺乏铁路等综合交通设施,交通容量有局限性。从有利面来讲,地理位置上它处于长三角二省一市的核心位置,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具有占一偶而可近距离出行三方的优势。另外,它具有上海独一无二的自然淡水湖泊及其孕育的水文化古文化及绿色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优势。

要想规避“三不及边缘地带”的劣势,发挥“核心地带”的优势作用,就需要我们尽力依托大上海辐射长三角地域优势,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选择一条“内生特色城市功能建设”的道路,变“地理核心”为“功能核心”。无论是从环境容量的角度,还是从交通容量的角度,淀山湖新城的产业定位都应从轻型化方向发展,也就是应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也正好符合上海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定位要求。欲将过去的劣势变成未来的优势,关键要看我们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现代化城市功能的支撑,而淀山湖新城的建设被列入上海“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足以说明淀山湖新城产业发展应坚持的方向。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青浦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与杭州有类似之处,可部分参考国家给杭州的产业功能定位内容进行定位,即创造条件,依托大上海的科技文化等综合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水乡及生态、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上海重要的旅游休闲会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科技研发中心、长三角中小企业创业投资经营综合服务中心。另外,可利用北侧紧邻沪宁、沪苏产业带的有利地理位置,参考前一轮上海近郊扩张、城郊融合时所形成的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努力打造上海新一轮远郊新城扩张、省际融合型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域,以求服务长三角。

三、对我区新城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营造宜居环境,吸引各路人才

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人才集聚的产业,为此应研究围绕吸引各路人才集聚的城市功能体系和政策体系建设。首先,要积极引进国际学校等各类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机构,进行高质量的学区建设。其次,应利用服务业的开放,引进一家高质量的国际性医院,在促进本地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可面向长三角提供服务。另外,创意、创新产业的一线领域往往是一些青春岗位,建议集中或按产业园分布,建设面向年轻人才的人才公寓,为其在青浦就业和落户青浦提供过渡性准备。

(二)建设创新功能平台体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远离旧金山大约45分钟车程的史丹佛研究院引领诞生了美国的硅谷,日本东京的远郊茨城筑波有个科学城也集聚了大量的国家及企业的研究机构。建议可参照对应松江的大学城,规划一个科学城,引入国家级、市级及大学与大型企业等各类研究机构,为本地区乃至长三角的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动力功能支撑。另外,在高新区应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持续注入活力和提供创新服务。

(三)建设各类特色总部平台,大力发展楼宇经济

城区南侧西片,以形成新城行政文化中心为总目标,规划区政府办公大楼等行政设施,利用朱家角的文化氛围优势,以势集聚,引入高质量的艺术创意类院校,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形成文化创意群落。并可利用行政文化中心的资源优势,参照松江的大业领地企业总部花园项目,规划一生态型花园总部群落,形成技术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多元融资中心、综合物管中心四大服务平台,着力引进各类“内资”创新型总部企业入驻,目标是建成长三角民营企业走入上海的桥头堡。

城区北侧北片,以形成制造业服务中心为总目标,参照嘉定的上海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模式,规划一生产性总部服务区,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为基础,努力打造知识化、生态型、省际融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成为承接上海、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商务盆地。着力引进“外资”型企业总部、营销中心、研发机构、设计中心入驻,同时注重吸引中小型跨国企业总部,目标是建成国际中小型企业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创建融产业技术孵化中心、产品终端推广交流中心、企业总部积聚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基地。集聚区应按照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要求布局,分为企业总部基地、行业服务中心、研发服务中心、分销中心、文化核心区、金融服务平台等多形态、多功能区域,重点吸引企业总部、决策中心、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分销中心与行业服务中心等入驻。

老城区,以打造全区的商业中心为总目标,借助于已有的教育、文化、商贸和金融资源,大力发展商务楼宇型总部经济。顺此建议,依据《上海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纲要(2009-2020年)》 内容,结合特色商业发展在郊区的成功案例,对全区的商业布局进行统一规划。

(四)营造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民营总部实体化

借助我区促进企业上市的政策研究与制定实施的成功经验,参照马云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虚拟服务平台功能,制定相应政策,促其在我区进行实体化建设,促进民营窗口经济在我区实体化发展。另外,以“台湾华一银行”入住青浦为启示,研究政策,努力吸引一些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国际及国内金融机构入驻,服务本地区,服务长三角。

 

 

执笔人:冯永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