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9-09
民盟吴江区委012号提案:
职业教育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事关民生福祉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措施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步伐。与此同时,由于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担当的“助推器”和培养现代工匠的“孵化器”的角色,也使其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在内的国家战略的重要工作内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通过共同发展职业教育,搭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做大做强上海电子信息、江苏软件、浙江智能制造、安徽国际商务等联合职业教育集团,培养高技能人才。2020年8月6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发布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并按照“信息互通、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原则,构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积极推动示范区内职业学校招生入学、学籍管理、教学设施、就业升学等方面实现一体化运行。
一、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职业教育现状
1.示范区三地职教资源不均衡
我区的职业教育水准相比长三角区域尤其是示范区来说总体上还是比较高的,教育资源及教育设施的投入还是比较多的。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区的职业教育资源相对来说比较丰富。目前我区共有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一所高等职业学校和吴江中专、丝绸中专、汾湖职高三所中等职业学校,相比青浦和嘉善没有高职教育和各由一所中职学校来说,数量优势明显。二是我区的职业教育的专业优势较为明显。全区特色鲜明的产业结构也使我区职业教育在重点专业打造上取得明显成效,包括计算机网路技术专业群等多个专业群被省确定为现代化专业群。三是我区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明显。通过多年努力建成了丝绸纺织、电子信息、光缆、电梯和智能制造等多个与产业配套的公共实训基地。但若放到更高更广阔的背景,我区职业教育仍有不少提升空间。
2.职业教育规模和办学水平不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
我区的职业教育与国家提出的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所要求的职业教育规模、结构更加合理,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契合,职业院校办学能力、服务力、贡献力更加彰显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尤其在我区全面融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后,一方面长三角即将形成的生产总值达万亿、千亿的主导产业,如何建设好促进行业成长壮大的职业教育资源和设施,是促进产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环节。另一方面,长三角一体化中,产业转型创新是很重要的组成方面。而产业转型创新中,更迫切需要职业教育的转型创新相适应,其中长三角职业教育的优化布局和资源整合,显得尤为紧迫。与此同时当前传统常规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还不能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地位还比较低等普遍问题在我区也同样存在。
3.示范区职业教育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层级结构失衡
目前长三角示范区成立了职业教育协同联盟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三地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担任,以每年不少于一次会议的形式对三地职业教育协作事项进行协调。2020年三地中职学校实现了长三角示范区招生互通,但就目前调研情况而言,跨区招生人数较少,跨区域中职与高职学校的招生互通还未实现,示范区内没有应用型本科教育。三地职业学校之间的交流比较少,缺乏互动,各地还是以各自为单位教学、实习、就业。现有的中职学校普遍在深度校企合作方面存在实施困难,产业发展不均衡、企业分布不均等因素造成三地学生进企业实习均存在操作上的难度。
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打造职教产业园的建议
我区应抓住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契机,按照《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提出的推动示范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将示范区打造成为职业教育高地的要求,对标我区围绕长三角职教一体化先行先试的工作目标,对全区职业教育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完善资源统筹规划,积极打造职教产业园,突出载体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运行创新四大创新。一方面引领我区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为全国探路先行从而示范推广。为此我们建议:
1.围绕解决好“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突出载体创新,打造职教产业园。
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既要有具备一定技能的“可以做”的一线操作技能人才,也要有具备较高技能的“怎么做”的高端技术人才。因此在我区打造集中应用型本科、高职、中职、技师等职教资源的职教产业园显得尤为紧迫。职教产业园能在优化布局和资源共享方面整合好全区乃至示范区职教资源的基础上集中优势为示范区的产业和企业提供多种层次的技能人才。与此同时在职教产业园内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要素全方位衔接。在此基础上,在产业园内建立健全长三角职业教育信息平台,开放共享职业教育资源、职教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等,从而更好地赋能示范区发展。
2.围绕解决好“如何培养好人”这一根本问题,突出制度创新,共享优质职教资源。
2020年示范区三地中职学校虽然实现了招生互通,但招生人数较少,包括高职、三地师资、校企合作等领域的深化协作仍需发力。为此要以职教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加强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贯通培养,将其作为政策制度创新试点园。打破示范区三地政策壁垒,积极向上争取适应长三角职教人才发展的试点政策,在产业园内共享三地职业教育教育教学、实训基地、企业等资源互补短板,实现要素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提升长三角职业教育一体化办学层次。以三地职业教育专业群为纽带,吸引企业、科研团队以产业园为核心,共享三地职教资源。通过加强产学合作、校企合作、校校联合,提升职业教育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在示范区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互认制度,使相关技能人才在示范区内顺畅流动。
3.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突出管理创新,更好赋能示范区。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为此职教产业园的学校和专业设置要聚焦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主动融入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与示范区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示范区输送一大批有作为有担当的“技术蓝领”。要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职教产业园要对接示范区产业链构建特色专业群,实现对全示范区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全覆盖、全对接。要把课堂建在生产线上,积极推行“新型学徒制”“双导师制”“中德双元制”等模式,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企业学院,校企共同参与学徒选拔、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材开发、教学平台建设、教学实施与评价等育人全过程,让人才输出无缝对接企业需求。
4.围绕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突出运行创新,导入优质市场主体,发挥综合协调作用。
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决定着技能人才的特殊性和针对性。为此职教产业园的建设除了必须引进企业进驻产业园,推行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外,还应导入更多的力量进驻产业园。要围绕示范区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制度创新的特征,职教产业园应着力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研发创新资源,以产业园为信息交换中枢,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推动示范区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围绕示范区建设的开放生态,让各方力量都能参与示范区建设,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特点,职教产业园应加强同国际教育机构、国际企业的交流合作,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双向流动,培养国际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