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9-09
民革吴江区基层委001号提案:
自古以来,吴江地灵人更杰,创造了“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富饶美丽,也为改革开放后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乃至成为全省民营经济“领头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球竞争、互联网+、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吴江要走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国家战略最前列,实现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渴望比过去任何时候还要迫切。民革吴江区基层委紧扣本地产业需求,对企业“招工难、人才荒”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建议,供区委、区政府参考。
一、主要产业与人才发展现状
截至2020年,吴江有民营企业7.2万家,台资企业1000多家,欧美先进制造企业100余家,形成了丝绸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光电通讯四大主导产业,培育了千亿级产业、千亿级企业、千亿级市场,恒力、盛虹入围世界500强,亨通、永鼎等4家进入中国500强。先导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迅速,后劲十足,规模以上新兴产业企业278家,实现产值1912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52%。科创园、产业园、创业园的集聚效应和孵化作用显现,吴江智能装备产业园内的博众、迈为、明志等成为行业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
产业兴、人才旺、城市强。从草根工业的星星点火,乡镇企业的异军突出,从外向型经济的突飞猛进,再到民营经济的蓬勃跃升,吴江每一次跨越发展,每一次争先进位,都离不开人才。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人才优先战略,推出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实施“双招双引”工程,一批顶尖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产业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名校优生落户吴江,以富有向心力的生根服务留住人才。区人才办、人社局、教育局、总工会重视人才培育,开展技能提升行动,举办技能双创大赛,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技能人才。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区新增技能人才1.48万人,共22.78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0.95万人,共8.52万人,每万劳动力高技能人才数989人;拥有全国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省双创人才(高技能创新类)2人,江苏大工匠1人、江苏工匠2人,省首席技师12人,人才数量处全省前列。
二、产业升级遭遇人才方面的瓶颈
随着产业升级、企业转型驶入快车道,我区众多成长性企业聚焦“高精尖”转型,迈向数字化、智能化、全链条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从调研看,企业普遍面临“人”的难题。
1.工人层次低,企业招工难。一方面受疫情蔓延、产业转移、生活成本等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反映找不到工人,近期一则人才市场招工数据显示,丝绸纺织、装备制造业的计划增员企业分别占27%和21%。另一方面,纺织、电子等产业的职工文化和技能水平普遍较低,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比如盛泽镇产业工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16.9%,没有技术等级职工占79.9%。多数企业招工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且侧重实践能力,但实际招工很不理想。
2.产业需求大,高技能人才少。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我区高技能人才数量与企业需求还有较大差距。2019下半年,我区对1000家重点产业领域企业开展了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有81%的企业面临人才紧缺的情况,恒力、盛虹、新吴光电等公司高技能人才长期处于紧缺状态,中瑞智创等企业的智能制造设备基本是机械一体化、自动化,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高,普通工人无法胜任。企业缺少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高技术人才,成为制约企业转型的现实瓶颈。
3.人岗匹配差,培养周期长。随着工业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企业对复合型、多维度的人才需求激增,但工业物联网岗位规范性低,人才供需匹配度不高。目前,我区工业物联网技能人才培养滞后,职业院校缺乏相应的课程、教材、师资及实训设备,产教融合不足。亨通、恒力等龙头企业建立企业学院,加强职工培训,提高人岗匹配度。一般情况下,企业招工后通过3-5年甚至8年左右的岗位锻炼和内部培训,才能成为技术骨干,培养成本及效果不如职业院校,而且时间长、见效慢。
三、加大培养引进与产业相匹配的技能人才
转型升级靠创新驱动,创新驱动靠人才驱动。我区要加快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需要优秀人才引领产业发展,需要技能人才助推企业成长。
1.突出产业导向,规划人才。树立鲜明的产业导向,围绕产业发展部署人才规划,梳理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层次和条件,形成产业人才需求库。明确政府、学校和企业招才育才的方向,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向重点产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倾斜,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职业学校围绕产业设置专业,做大优势专业,做精特色专业,调整同质专业,错位发展,建设现代纺织、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专业群,使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与岗位匹配。
2.加大职教投入,储备人才。2020年义务段新生入学数据显示,三年后高中阶段(含中职)学位增加30%,九年后翻一翻,目前我区职业学校容量不足,生源流失严重,亟待扩容升级,在缓解入学需求的同时,培育地方技能人才。要推动汾湖职高、丝绸中专异地新建项目,设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吴江职业技术学校,扩大五年一贯制办学规模,助力盛泽镇打造高端纺织产业集群。引入高端资源,支持苏信学院发展,筹建长三角应用技术学院,与知名高校、研究院合作,打通中高本贯通“立交桥”,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后备人才。
3.深化产教融合,培养人才。人才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发力,重点是激发企业热情,做好产教融合。要搭建政校企融通“综合体”,设立“产业(行业)导师”,组建若干个紧密型的产教联盟,共建若干个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园区,引导校企全方位合作,打造没有围墙的产学研联合体。鼓励校企联合办学,设立企业(工匠)学院,推行现代学徒制,开展“订单式”“定制化”培养计划,为企业精准培养所需的人才。设立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加大企业补贴补助,建立“校企通”服务平台,为有意向找工作或实习单位的学生,有意招工或寻求校企合作的企业搭建桥梁,变“一厢情愿”为“两情相悦”。
4.加强技能提升,培训人才。我区从业人员年龄以25周岁-35周岁为主,90后逐渐成为主力,提高现有产业工人的学历和技能,建设好新一代产业工人,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的产业工人队伍,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是当务之急。要落实职工技能提升三年行动,实施高技能人才倍增计划、“金蓝领”培训工程,加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加大技能提升补贴力度,引导企业构建技能水平与薪酬挂钩制度,让工人成才既有机会,更得实惠。
5.营造良好氛围,留住人才。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加大引才育才激励,动态调整并适时出台围绕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拿出优厚待遇吸引高技能人才,在工作、生活和子女上学提供便利,让人才留得安心、住得舒心、干得放心。宣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提高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重视和尊重,将吴江打造为劳动者“最能融入、最被关爱、最有成长”的创业就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