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位置: 首页>社情民意
社情民意
关于加强本市上游主干河道水葫芦打捞处置的建议
发稿时间: 2017-09-27

程光宇反映:

  去年暖冬水葫芦残根未彻底死亡,今年入夏以来气温持续走高,导致水葫芦提前三个月大量爆发,大江大河特别严重,水葫芦泛滥甚至影响水源安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若想长期保持河道水面清洁,防止水葫芦再次爆发,还需解决一些根本性问题:

  一是缺乏与邻省市水葫芦打捞联勤联动工作机制。水葫芦每年主要从江浙一带经主干河湖进入本市境内。繁殖力极强,每五天数量可增长一倍,往往在上游还是少量分散的水葫芦到下游就可发展为满河满江,尚无有效的源头消减办法,打捞作业需要上下游配合开展。然而无论是江苏、浙江,同为太湖流域下游关系密切的兄弟省份,迄今为止,我市均未与之建立水葫芦打捞协同作业关系,在缺乏联合处置机制的状况下,容易导致我市境内河道内水葫芦年年爆发。

  二是上游主干省界河道缺少拦截体系。水葫芦由江浙一带进入本市大致有三条主要通道,西北面由江苏昆山一带经汪洋湖、急水港、淀山湖入境,西面由江苏芦墟和浙江丁栅一带经太浦河或浙江西塘一带经大蒸港入境,再往西南由浙江嘉善经金山大泖港一带入境。针对这些主要入沪通道,除世博会期间设置过一批拦截设施外,未新建任何拦截设施,而原来的拦截设施纵深较小,辐射面较窄,难以发挥效用,导致主要通道内水葫芦难以做到拦捞结合的处置方式,仅靠船只流动打捞处置,效率低、成效差。

  三是缺少上游水域的监控和相关预警预报机制。以青浦为例,位于全市最上游,不仅保洁工作要关口前移,预警监控工作更应如此,只有做到早发现,才能实现早处置,为黄浦江下游做好安全保障工作。然而目前既缺乏视频监控等技防措施,同时也没有水葫芦预警预报等人防手段,导致往往水葫芦爆发成灾后才启动处置措施。

  针对以上三点问题,应从根源上着手落实相应措施,确保有效应对黄浦江上游水域季节性水生植物污染事件和突发性垃圾污染事件,进一步提升我区上游大江大河的管理水平,更好保障黄浦江下游水生态安全。在此提出三点建议:

  1.加强与上游省份协调互通,构建涉河突发事件的联动处置体系。长期以来,江苏、浙江与上海交界区域很少组织正规的水葫芦打捞工作,基本是采取定期乘潮排水的方式让辖区内水葫芦下泄至上海境内,建议借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有力时机,由市河长办牵头,加强与江苏、浙江省级河长办协调,形成全局性、长期性的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商讨和处理省界周边河道内各类水污染突发事件,通过采取上下游联动作业的方式,实现联勤联动、联防联控,在确保区域内打捞作业成效的同时有效缓解黄浦江下游压力。

  2.开展固定拦截设施建设,打造科学的拦截打捞处置体系。对江浙上游水葫芦的主要入境通道急水港、拦路港、太浦河、红旗塘、大泖港等重要岸段设置固定拦截库区,库区可结合河道特点和航道要求因河制宜地进行设置,并辅以设置通航警示标志、安全闪光灯等各项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不影响航道通航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发挥效用,同时根据库区规模科学配备自动打捞船、运输船和浮吊等机械设备。由于目前该水域保洁、通航、管理分属绿容、航务和水务三个部门,建议由市河长办牵头,协调三个部门合力落实,绿容部门加快规划编制、航务部门加快规划审批、水务部门加快规划落地,确保该项目早日建成,可将目前作业能力和打捞效率提高4-5倍,更好保障下游安全。

  3.研发水域监控系统、建立水葫芦预警预报机制,形成完备的发现响应体系。2014年,市绿容局已委托第三方编制完成《黄浦江上游水面环境监控系统规划》,建议尽早落地实施,实现水面环境的视频监控、漂浮物扩散预测、问题的快速报送,确保各类突发性水域污染事件能做到早发现、早报送、早处置,第一时间控制和消除问题隐患。同时,可借鉴《淀山湖蓝藻水华应急处置预案》建立黄浦江上游水葫芦预警预报制度,每年6月-11月到外省上游交界处每天落实专人加强巡查观测,一旦发现水葫芦爆发的迹象,提早启动预案,灵活调度处置队伍,真正做到将问题消除在上游。此外,建议市相关专业部门,积极探索抑制生长水葫芦爆发式生长的生物技术手段,实现自身源头消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