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交17号线东起虹桥火车站,西至东方绿舟站,全长35.3公里,共设13座车站,且绝大部分站点均分布在青浦,是拓宽青浦 “东西发展轴”、加强南北联动、对接城市中心区的重要轴带。17号线开通,将使上海彻底打破西面屏障,能加快青浦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转型,方便市民出行,推动青浦交通发展建设起重要作用。如何让开通17号线带动沿线站点产业发展,完成合理的产业布局,是一个重要课题。现将13个站点划分为四个区,各区产业布局建议如下:
1、虹桥火车站、中国博览会北站、蟠龙路站
此三站为地下站点,划为虹桥商务区域。此区域是服务长三角地区的商务中心和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是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新亮点;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新载体;上海服务全国的新区域;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不仅吸引大量来自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京沪高速铁路沿线商务客流,也将吸引大量高速铁路旅游客流。是上海通往长三角的重要门户,也是上海城市东西发展黄金走廊的西延伸。
因其交通枢纽核心地位,交通、商务、旅游、通讯、物流、信息网络、房地产等业态发展较快,未来可以形成以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端商务商贸和现代物流为重点,以会展、商业等为特色,其他配套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2、徐盈路站、徐泾北城站、嘉松中路站、赵巷站
此四站可定义西虹桥生态商务区,是虹桥商务区的西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浦区对接虹桥枢纽的纽带,青浦区“一城两翼”战略布局中的东翼,区位优势极佳。此四站均为地上站点,其中徐泾开发相对成熟:国家会展中心开馆、徐泾和赵巷国际社区的中高端住房建设、众多知名企业入驻,但整体规模偏小。17号线开通后,徐盈路站和徐泾北城站将共同形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配套进一步成熟,人口导入会显著增加。
所以此区域可发展高端会务、设计、广告、租赁等会展服务产业;总部基地、各类产业园、知名企业高端制造基地、金融服务业集聚区等总部经济;生态宜居的中高端住宅开发;娱乐、餐饮、星级宾馆等配套服务业开发等产业布局。
3、汇金路站、外青松公路站、漕盈路站、淀山湖大道站
此四站为17号线青浦区域的核心区域,即规划的青浦新城,均为地下站点。青浦新城作为上海重点建设的三大新城之一,规划人口规模达70万,良好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未来青浦新城重要的中心功能区。根据上海规划,到2030年,青浦新城将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重要承载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产业高地与活力新区、国际文化大都市特色功能区,产城绿融合发展的上海西部门户、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青浦将不再仅仅是上海的郊区新城,更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城市参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分工与协作。
故青浦新城发展空间极大,其主要承载行政、商务功能,将从上海的西大门迈向长三角一体化发达新城,拥有健康、公平、高效、绿色环保、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17号线开通后,必定会导入大量新进居民,住宅产业将是其重点,总部办公、产品研发、商品展示等生产性服务业、商贸商务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4、朱家角站、东方绿舟站
此二个站点位于青浦西部,为高架站点。此区域把朱家角的古韵,东方绿舟的秀美,尽收眼底。青浦是上海之源,水是青浦之魂,东部河江交错,西部湖荡群集。朱家角,背靠大淀湖,面临淀浦河,西挟淀山湖,东濒黄浦江,漕港河穿镇而过,境内河道纵横,被誉为上海的威尼斯;东方绿舟,更是与淀山湖比邻。
随着沪苏湖铁路的规划和建设,立体式快捷交通即将实现。旅游业将是青浦西区发展重点:朱家角小桥流水、淀山湖湖区风景,历史文化古镇,江南水乡国家公园。同时发展旅游上下游产业,诸如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商务会议、康体疗养、绿色制造、都市农业等产业体系。
诚然,产业规划应有长远眼光,用发展的思维去通盘考虑,才不会造成资源浪费,不走经济发展弯路,且各区域优劣互补,取长补短,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