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工作 位置: 首页>提案工作
提案工作
关于缓解我区中小企业制造业“用工难”的建议
发稿时间: 2017-08-03

  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活动的“毛细血管”。2015年,中小企业为中国经济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是我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剧烈变化,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步入了发展的困难时期,相对于互联网虚拟经济、房地产等投资型产业,制造业发展疲软,处在了L型的曲线右侧。对此,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植、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民革区委关注我区的中小企业制造业,走访了区内的十数家企业。我们看到,中小企业制造型的普遍面临的问题是成本上升快、市场需求不足、融资升级转型困难、招工用工难等问题,其中“用工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每年的招工季是企业最头疼的时间,工人招不满,只能依靠私人的中介,支付人头费,达到招工的目的。此外,在生产旺季,一些企业由于招不到劳动力,迫不得已只能缩小生产规模。

  通过与企业面对面的调研、交流,了解到生产型中小企业“用工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劳动力供需不平衡。现有的人力资源市场并不能及时地根据企业用工需求为其提供合适的劳动力,中小企业由于用工需求不稳定、费用等问题,大多不与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只能通过个人“包工头”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由于“包工头”缺乏长期的规划,有的还缺乏信用,通过他们找来的工人存在非常多的隐患,看似解决了燃眉之急,其实潜伏着更大的不稳定性,慢慢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是结构性缺工矛盾突出。目前,我区的制造企业中,新生代工人已经成为劳动力的主要来源。调研发现,80后、90后的工人已经占到企业劳动力总数的60%以上。他们来自偏远地区,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教育,但同时渴望融入城市生活。与前几代务工者相比,他们对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发展机会等有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结构性缺工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这几年企业的用工条件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年轻工人的就业意愿落差仍然较大;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许多劳动者又并不具备。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立区域就业信息库。区有关职能部门应建立区域就业信息库,搭建就业信息传输渠道,建立权威的劳动力供需信息平台及发布机制。就业信息库应是动态开放的,能够及时反映就业的最新信息。同时,打通劳动力市场互联的渠道,实现就业信息共享,让企业、劳动者真正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就业信息服务便利。

  二是构建就业信息服务网络。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劳动力信息登记的实体服务站点。建立起适应于低文化程度者需求同时又能实现广覆盖、高公信力、高效率的供需信息网络。为用工企业提供稳定的招工渠道,为劳动者提供可以快速匹配自身能力的就业通道 。

  三是关注生活设施方面建设。区有关职能部门及产业园区应积极创造条件,整合有需要的企业,联合出资,建造或者改建半公益半商业性的职工宿舍,满足新一代年轻劳动者的工作、生活需求,从而达到留住产业工人的目的。

  总之,要秉持“招商引资,软件先行”的理念,坚持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够服务补,更新服务观念,形成软环境方面特有的竞争优势,帮助制造型中小企业跨过“用工难”的难关,让企业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谋求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