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14日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标志着此项工作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从成效来看,青浦区的情况令人担忧。通过调查青浦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二级医院及1家三级医院,距离2017年国家卫计委的目标要求,尚有较大进步空间。
一、现状
(一)家庭医生诊疗能力有待提升。多年来医保自由就诊的开放,使得一、二级医院诊疗的功能和能力明显下降,不敢首诊病人,而病人对一级医院医生不信任,故转诊一般都是由病人自己选择,而并非真正的分级诊疗。
(二)双向转诊通道尚未全面打通。目前居保病人的双向转诊实际是患者自己选择的“单向转诊”,一级医院只是开通一下医保报销,就诊后没有任何信息反馈,更不要说“ 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了。
(三)老年护理需求难以满足。目前青浦卫生服务中心只有2-3家设老年护理病房,而且收病人门槛相对较低。老年护理病床的需求量激增,且老年护理病房只进不出,现在的老年护理病房一床难求。
(四)上下联动尚未实质性启。目前青浦区区内虽然建立了双向转诊的平台和通道,但在青浦区二、三级医疗机构对自己的目标和权责没有完全明确和清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合理分配和纵向流动难以实质性推动。
(五)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尚不完善。青浦区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尚不能达到国家卫计委的“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以及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确保转诊信息畅通”要求。目前从转诊平台可以传递信息,但平台数据的准确性和同步性不足,2016年1-9月的数据从“0”到“2000”不等。从平台上不能动态看到医生及病人信息,信息平台不能与医院诊疗平台对接,放在平台上的专家号源不能有效利用。
二、建议
(一)着力构建青浦区的医疗卫生体系。对应国家卫计委下达的文件要求,中山青浦分院(三级乙等)主要提供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朱家角人民医院(二级乙等)主要接收中山青浦分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因为青浦区尚属上海郊区,二级医院还要有“县级医院”的主要功能:提供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朱家角人民医院是青浦唯一一家综合性二级医院,为了能很好地承担这个“功能定位”,建议尽早启动二期工程。10家卫生服务中心为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青浦中医院的定位是提供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疗服务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市区三甲医院,主要由中山青浦分院对接转诊。
(二)着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针对青浦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速度较慢的情况,应出台青浦区内一、二、三级医院人员“短期柔性流动”措施,并在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实现每万名居民有4—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的目标。逐步达到国家卫计委90%的病人不出区的要求。
(三)着力完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双向转诊的重要环节。增加投入,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尽快完善青浦区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以及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并建立“专家库”,优化门诊专家号源利用(在一个平台上)。为进一步与全市医疗信息连网做好准备。
(四)着力加大社区卫生服务资源投入。力争两年内在10家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老年护理及康复病房。建立老年护理及康复病房,是住院病人下转的硬件建设。上转下时建立“延伸药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面没有的药物可以酌情开具延伸处方。
(五)着力推进家庭医生带教工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住院病人,上级医院(二、三级)的专家每周来社区进行教学查房,家庭医生应该被邀请到床边与专科医生共同查房,保证居民的健康信息能完整地回到社区。
(六)着力建立家庭医生助理服务制。为了更好的推进家庭医生工作,需成立护理、康复、公共卫生等多个中心,还应为每一位家庭医生配备医生助理,帮助医生完成日常工作中简单繁琐的部分。
(七)着力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 一是完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机制。二是建立基层签约服务制度。三是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这点很重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有具体要求,用医保支付的比例来激励引导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途径。
|